通過參加銀川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班,深切感受到蘇州工業園區發展建設的成功經驗樹立了進行工業化、打造城市新區的范例,為銀川市產業園區建設發展、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提供了有益借鑒。

  一、聚力抓好規劃編制,構建高質量發展的規劃體系

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,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,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。一份好的規劃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。我們要堅持彰顯特色、統籌協調、多規合一,從設計層面著手、從規劃層面把關,科學合理確定高新區核心區和協同區功能布局、產業導向,引導高新區向“企業集聚、產業集群、發展集約”方向發展,構建核心區羊絨產業、循環經濟、臨港產業“3大板塊”,閱海灣中央商務區、中關村雙創園、軍民融合園“3大協同區”,以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、銀川綜保區、蘇銀產業園“3大輻射區”的“3+3+3”空間發展格局。堅持謀劃要遠、方向要準、協同發展,科學編制高新區“十四五”規劃和專項產業發展規劃,在優化布局、補齊短板、轉型升級、創新驅動、綠色發展等方面全力突破。

  二、聚力產業轉型升級,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

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我們要緊扣“做優增量、調整存量、向結構要質量”的思路,堅持特色發展,促進產業集聚,實現規模效益,形成整體優勢,讓羊絨紡織、循環經濟這兩個“無中生有”的產業做大做強、做精做深。

  一是瞄準多業態產城融合,突出發展現代紡織產業。

要全力推進羊絨產業系統性風險防范和化解,精準對接引入江浙地區優質關聯項目和戰略合作伙伴,推動羊絨產業實現“鳳凰涅盤”。圍繞發展高端產品、占據產業高端,在培育品牌、提高品質、創新品種、拓展市場等上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重振羊絨產業雄風,叫響“世界羊絨看中國、精品羊絨在寧夏”的美譽。

  二是堅持綠色智能發展,提檔升級再生資源產業。

要發揮國家“城市礦產”示范基地品牌效應,圍繞實現“生態產業化、產業生態化”目標,強力推動資源集散循環利用、有色金屬精深加工、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再利用、電子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等四大特色主導產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,力爭綜合利用廢鋼鐵、廢有色金屬、廢輪胎、廢電池等各類資源超過200萬噸。

  三是堅持對外區港聯動發展,加快布局臨港產業集群。

借助銀川航空港的交通優勢、銀川綜合保稅區和寧夏進境肉類口岸、航空整車進口口岸的平臺優勢,加速推進資源共享捆綁式發展,加快形成臨空產業體系,培育打造高新區未來產業新戰場。加快建設蒙牛集團西北奶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百億產業集群項目,延伸建設乳制品加工、包裝、物流及其它衍生產業鏈條,促進產業鏈向價值鏈高端躍升

  三、聚力重大項目建設,構建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體系

  我們要牢牢把握經濟工作項目化要領,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的“強引擎”,嚴格落實“一個項目、一名領導、一套班子、一套方案、一抓到底”的“五個一”項目工作機制,力促中再資源40萬噸廢鋼生產線、億能環保10萬噸廢舊輪胎資源綜合利用等19個已開工項目建成投產。千方百計深化開放合作,按照“在談對接一批、信息儲備一批、簽約落地一批、開工建設一批”的“四個一批”招商引資工作思路,搶抓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等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機遇,持續深化東西協作、京銀合作、蘇銀合作,圍繞骨干企業的產業鏈、供應鏈、技術鏈和銷售鏈,聚焦再生資源綜合利用、現代紡織、現代物流、綠色健康食品等領域,研究制定產業鏈條圖、技術路線圖、應用領域圖和區域分布圖,集中力量引進一批規模大、水平高、品牌響、帶動強的領軍企業。要緊盯國家啟動“十四五”規劃編制和建設黃河“幾”字灣區域經濟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等重大戰略機遇,建立完善2021年和“十四五”項目儲備庫,重點謀劃儲備一批固廢高值化利用、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、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等項目,形成“儲備一批、開工一批、建設一批、竣工一批、投產一批”的“五個一批”項目梯度格局,為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蓄勢、蓄能。